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母乳與中醫之「餵母乳時來月經會傷身?!」的迷思

關於「餵母乳會否來M」引申到#「餵母乳時來月經會傷身?!」的迷思,大家不妨先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為什麼我們有月經?那是排卵機制造成的生理週期;充血的子宮內膜是為受精卵著床而作的準備,如果排卵後無受孕,充血的子宮內膜便由生理產物化為生理廢物➡️即經血,排出體外。


2)為什麼我們生產後會有母乳?那是為了哺育剛出生的脆弱生命,使之生存。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大自然來說,既然排卵機制和哺育後代 ,對物種延續同樣重要。那麼,當身體感到媽媽情況許可,便會兩者兼而有之哩。所以有些媽媽首六個月全母乳餵哺也可以來月經,而無明顯身體不適。

世衞(WHO)統計,母乳媽媽平均6個月後來月經,這與嬰幼兒6個月後飲食模式轉變也有關係。世衛建議餵哺母乳6個月後引進輔食, 除了多元營養外,嬰幼兒亦需要透過咀嚼令口腔肌肉發展。因此,引進輔食後,嬰幼兒對母乳需求亦會有所下降,身體自然會啟動排卵模式,希望媽媽繼續懷孕,繁衍更多後代,以利人類此物種繼續存在世上。雖然現代人對繁衍後代傾向重質不重量,但不能阻止先天已設定好的排卵-月經的週期模式。


至於來M後,感覺身體差,宜著眼於整體考慮。🌛月有陰晴圓缺,女人的生理週期更如是。強如運動員,也會經歷狀態低沉,但經過調整生理和心理後,便有回勇之時。我們應積極尋找所謂「身體變差」的原因,例如:休息是否足夠?😴平素飲食以速食Junk food 🍔🍟充飢抑或注重均衡飲食?最近壓力有否增加?還是隨嬰幼兒漸漸長大,活動量大增,媽媽24小時「捉馬騮式」🐒的照顧,令自己心力交瘁,體力不繼?🤦‍♀️檢視原因,尋求協助/與家人商討分擔育兒工作,積極調理,才可做到兩全其美。

乳汁乃氣血所化,每個人氣血強弱存有差異性,只要媽媽沒有明顯不適,例如月經來時出血如崩等病理狀況,餵哺並不影響健康。所以沒有病理情況下→來月經也不等於令身體變差。同樣,餵奶有月經也可以是氣血充足的表現。

當然,也真有媽媽不適合餵哺母乳的時候;世衛便列舉了幾種醫療狀況, 如敗血症﹑HSV-1(但經治療後,便可繼續再餵)。詳情可參考WHO網址:http://apps.who.int/....../69938/1/WHO_FCH_CAH_09.01_eng.pdf

更何況,世衛明確指出餵哺母乳可降低患卵巢癌和乳腺癌風險,有益於母親的健康和福祉,如媽媽重視自身健康,更應努力堅持,為自己和BB健康尋找雙贏局面。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小兒科之肚臍上的水晶球



兒子說肚痛,但又沒有腹瀉、便秘。檢查下,發現疼痛位置在肚臍下方,多是氣滯引起的疼痛。馬上按揉兒子兩手的「合谷穴」調節腸道,10分鐘後,兒子說肚痛由9(最痛10)減至5分,接著在肚臍上拔火罐,溫經通絡止痛。兒子覺得玻璃罐能牢牢吸在肚皮上很神奇,說像是放了個水晶球在肚臍上留罐時繼續按揉「合谷穴」,並引導兒子深呼吸,10分鐘後,兒子說肚痛大約剩下1分了,然後開心地繼續去玩玩具了。我家兒子一直攪不清楚他的媽媽具體是幹什麼,今次總算體驗到他媽媽部份的工作內容了。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具有調節腸道功能作用。肚臍屬中醫的「神闕穴」,中醫認為肚臍為先天之結蒂,後天之氣舍, 介於中、下焦之間,與脾、腎、胃臟腑關係密切。現代醫學認為, 肚臍在胚胎發育中為腹壁最後的閉合處, 因局部無皮下脂肪, 屏障功能差, 也比較敏感,因此老人家常叮囑小朋友不要「玩肚臍」,否則易肚痛,也有其原因。如果小孩腹部局部感受寒邪或水濕後,俗語「凍親肚仔」亦易引起腹痛。在「神闕穴」上拔火罐治療小兒腹痛,利用負壓及溫熱直接刺激於臍部, 起到疏通經絡、和胃理腸的功效。此法簡便易行,不用針灸服藥,患兒容易接受,療效顯著,有時僅治療一次即可迅速達到止痛作用。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秋天養生慎防燥,蓮藕百合清熱潤肺

9月24日為報紙撰寫{秋季養生}應節一文。

除了生活已有很多令人燥底之事,氣候也會對人體構成影響。

古人認識到秋天易燥,提出相應的養生之道,希望大家身心遠離“燥底”,滋潤過秋。


原文連結:

「秋天養生慎防燥,蓮藕百合清熱潤肺」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中醫講座-母乳餵哺好開始_9月16日 (星期六)

很榮幸獲「自然育兒網絡-母愛蜜語計劃」邀請,以母乳媽媽和中醫師的身份,從中醫角度為大家講解哺乳及坐月期間的注意事項和常見迷思
1.產後調理3步曲
2.我需要喝「生化湯」嗎?
3.中醫角度-母乳生成的機理。
4.產後乳汁不足怎麼辦?
5.中醫如何防治乳腮炎?
6.常見坐月迷思大拆解!
如:餵哺母乳會影響媽媽調理嗎?坐月一定要「補」?還有其他迷思...在講座中,我將會為大家一一拆解!

讓媽媽們開心坐月,成功餵哺母乳。

如果你們都對以上內容有興趣,就快D 報名登記啊~

同場還有曾醫生從西醫角度講解如何成功開始餵哺呢~!

母乳餵哺好開始
從中、西醫角度,為大家講解如何成功開始餵哺、哺乳及坐月期間需要注意事項及常見迷思。
講題:母乳餵哺好開始
講者:國際母乳顧問曾慧敏醫生 & 謝嘉雯中醫師
日期:9月16日 (星期六)
時間:上午 10:00﹣下午1:00
地點:香港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2號科學館﹣演講廳
對象:準父母/家人/陪月員
名額:150人 (費用全免,請先登記)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餵哺母乳會影響媽媽調理嗎?

關心母乳媽媽健康的親友,往往擔憂餵哺母乳,會不利媽媽身體康復。因而建議媽媽補奶粉,甚至轉全奶粉餵養。

如果擔心餵母乳會令媽媽氣血損耗而放棄母乳,恐怕太可惜了。

《景嶽全書》裡說:「婦人乳汁,乃沖任氣血所化,故下則為經(月經),上則為乳(乳汁)。」

簡單而言,對育齡期的婦女,氣血除了供給我們日常能量所需,沒懷孕時就化為月經,懷孕時用以養胎,(因此婦女懷孕時沒有月經),而生產後氣血則化為乳汁予嬰兒食用。 如果媽媽害怕哺乳耗損氣血,而給孩子餵奶粉,便會給予身體不用造太多奶的訊號,那用來製造母乳的氣血就轉化為月經,對身體同樣是一種氣血損耗。

你寧願寶貴的氣血化為甜美的乳汁,供孩子食用,還是提早化為經血,隨衛生巾丟進垃圾桶呢?

 中醫認為,人的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氣血是由我們吸收飲食中的精微物質化生而成。調補氣血,除了食療﹑處方中藥外,生活起居調護也是重要一環。更何況哺乳時刺激子宮肌肉收縮,有助於惡露儘快排出,對母親產褥期的恢復起著重要作用。 因此母乳喂哺與身體調理並非對立, 只要懂得哺乳時怎麼調養,並不會塞礙媽媽身體的康復。

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AM730 :溫經暖宮,告別宮寒

刊於2017110AM730醫理
網絡圖片

溫經暖宮,告別宮寒

對虛寒體質的女性而言,即使身處炎夏也總是四肢冰冷,怕風畏寒。每當月經到來, 形寒肢冷更明顯,小腹冷痛喜按,甚則痛劇昏厥,必須墊個暖水袋,方能緩解疼痛。此種得熱則舒的痛經,屬於中醫寒濕凝滯型痛經,俗稱「宮寒」;即子宮寒冷的意思。「宮寒」除引起痛經,還表現在經量少,月經推遲, 經色暗淡或夾紫黯血塊,嚴重的可致不孕。

健康的月經週期,貴在氣血流動,經期如潮汐漲退,盈虧有時,按時而至。身體陽氣如太陽,溫煦子宮,令經血流動,如果陽氣不足則經血澀行不暢引致痛經,如子宮寒冷如冰,更不利胚胎著床,那又談何孕育生命?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即使先天脾腎陽虛,我們仍可透過生活習慣改善寒性體質。平時注意保暖,特別是肩頸、腰腹等易受風寒所犯的部位。穿裙的話,最好穿厚襪打底,以免寒氣從腳上侵腹部。冬天時可多以溫補養血的食材入饌,如牛肉、羊肉、烏雞、山藥、紅棗、紅糖及生薑等。晚上暖水泡腳,或點燃艾條薰氣海、關元、中極、子宮穴、三陰交等婦科穴位,達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令女士們遠離宮寒,告別痛經。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謝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