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運動針刺療法+激痛點治療落枕(瞓矮頸)

上碩士課時,鄰座同學眉頭深鎖,悶悶不樂的樣子,難道因擔心考試將至?非也。 見她經常手摸脖子,職業病發作,查問下原來得了落枕,即俗稱的 「瞓矮頸」。頸痛了一星期,問我有無計仔?正值放break 時間,lecture hall 上大庭廣眾也不方便留針,針灸只能速戰速決。先針中渚穴,著她活動頸部,痛楚減輕,左右轉側受限改善,再檢查患側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肌肉均呈痙攣狀態,便以這兩組肌肉為主力,針刺其激痛點,行手法撚轉,以施術者能感到針下的肌肉由痙攣狀變得鬆軟為度,然後出針。同學述說肩頸緊痛馬上鬆了~沒想過不留針的情況下,效果這麼好。之後,上堂時只保留患側的中渚穴留針,採用運動針刺療法,著課堂時可適度活動頸部,下課後出針,頸活動度已無礙,困擾一星期的頸痛解決了,下課後可以開心地和家人慶祝生日哩。 

小結:此病例是以遠端取穴配合運動針刺療法+激痛點解除痙攣的肩頸肌肉。
治療落枕,遠端取穴多取後溪穴, 因為後溪通督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後溪穴又為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督脈和手太陽小腸經同循行於頸部,故對落枕有效。但考慮後溪穴針感較強,不是每個病人受得了;輸主體重節痛”所以當時捨後溪而取另一個輸穴;手少陽三焦經的中渚穴落針。落枕除表現頸痛外,多痛連及肩,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手少陽三焦經亦循行至肩部,故中渚穴亦能從遠端疏導項背部經氣,達到疏通經絡和止痛效果。針刺中渚得氣後行針刺運動療法。著同學聽課時,可持續活動頸部,做前傾、後仰、左右轉側等動作,重點向活動受限的方向,但活動幅度及速度都不宜過快、過大。
 
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輸穴,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運動針刺療法理論認為在針刺的同時或在針刺之後運動患部。由運動引起的傳入信號能進一步啟動脊髓上位中樞,加強下行抑制,產生一種特殊的“運 動針感”,使疼痛得到持久廣泛的緩解。在疼痛有所緩解的同時,指導患者活動患處,直接起到疏通患處痹阻凝滯之經脈氣 血的 作用,同時運動還能有效地促進血液迴圈和淋巴迴圈,從而緩解組織充血、水腫及肌痙攣的情況。針刺療法與運動療法聯合配伍應用,二者相輔相成,產生協同作用或增強作用,能顯著提高針刺止痛療效,而且特點是取穴少,操作簡便,故亦是我治療痛症常用手段之一。

  

《素問 · 調經論》說:“病在筋,調之筋。”落枕屬於典型的筋急證,故應當針刺至拘急的經筋部位,以激痛點針刺方式鬆解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肌肉,肌肉不繃緊了,就可回復應有的活動度。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1分鐘針灸之手痛的針灸治療

患者手痛2年余,腕尺關節尺骨部位活動時疼痛明顯。檢查時肱骨內上髁有壓痛,手部屈肌呈緊張狀。治療:選取1對屈肌激痛點(原子筆圈示),以0.25x0.40毫針揉轉刺激,以酸麻脹為度,然後馬上出針。整個過程不用1分鐘,患者述說肌肉明顯鬆軟,疼痛減輕6成。
囑患者注意日常姿勢,避免用力不當而舊患復發。
針灸治療痛症時,很多時都採取留針20分鐘,加電針的治療方式。但只要準確診斷到肌肉痛點所在;即使不留針,手法持續刺激的針灸方式,同樣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想BB有便便?中醫媽媽有妙計~

身邊媽媽級朋友都非常關心小孩的便便問題,如果小孩幾天不大便,便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尋求食療偏方,務求能令孩子快點便便。

我家小女兒9個月大,即使在母乳外.開始增添固體副食,好像也沒遇過便便煩惱,這要歸功於我對母乳餵哺的堅持和身為中醫媽媽對孩子健康的警覺性(順便讚讚自己^_^)

每個bb 都是獨立的個體,身體發育都存在差異,市面的配方奶都是一個公式,未必能貼近每個bb 消化系統的發展。而母乳的成分隨著嬰兒進入不同成長階段而改變,絕對是為自家寶寶私人定製。母乳更含有幫助消化的酵素,令成分更完全地被消化和吸收,有時因吸收太好,喝母乳的寶寶也會沒便便,有別於消化不良的便秘。而母乳的營養成分包括容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他命及礦物質,能為初生至六個月大的嬰兒提供足夠而均衡的營養之餘,亦不會對發展中的消化系統帶來多餘負擔。
所以想bb 身體好,母乳餵哺是最好~
更多母乳餵哺的好處可參考以下網址:
宣傳完母乳餵哺,說回正題;吃﹑睡﹑拉確是嬰幼兒的生活大事,也是觀察生理健康的指標。

中醫問診一向重視問大﹑小二便。不管嬰兒以奶為主食,抑或較大的幼兒開始進食固體食物,便便的氣﹑味﹑色﹑質的確可以反映身體狀況。如果孩子有便秘問題,家長可點揉一些有利通便的穴位和按摩腹部促進寶寶腸道蠕動,以助排便。

(1)穴位點揉可選;


  • 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有和胃通腸作用。
  • 手少陽三焦經支溝穴"能通腑瀉熱,是公認治便秘的有效穴。







    合谷穴: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簡易取穴定位法是將拇指、食指向兩側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拇指尖到達之處就是該穴。





    支溝穴位于前臂后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

    伏掌取穴;記著是以小兒的4橫指取穴,不是成人的手啊~

    (2)按摩腹部 :以指腹在腹部順時針方向環轉按摩,直至感覺腹部發熱、變軟,或聽到放屁屁的聲音即可停下,耐心等待便便排出。有媽媽問我,祖父母輩說要用花生油按摩肚肚,說可去肚風云云。個人認為,上一輩物質條件沒現代那麼講究,花生油是食用油,外用對身體也無傷害,只是質地較按摩油沒那麼細緻易被身體收。關鍵是按摩的方向,那是因為順時針按摩是順著腸道排便的生理走向,如果逆時針的話,不是把要排的便便逆流而上推回去嗎???


    中醫點穴﹑推拿既安全,又無明顯的副作用。以推拿﹑點穴手法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相對其它的治療方法來說,患兒更容易接受,而且透過身體接觸,也可促進親密感,有利親子交流哩。
    預防小兒便秘,一定要讓小兒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並改變單一飲食結構,不可偏食,多吃粗糧和粗纖維食物,多喝水,適量進食高蛋白食品。
     如果依照上面的方法仍未有便便困擾,就要找專業的中﹑西醫尋求改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