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碩士課時,鄰座同學眉頭深鎖,悶悶不樂的樣子,難道因擔心考試將至?非也。 見她經常手摸脖子,職業病發作,查問下原來得了落枕,即俗稱的 「瞓矮頸」。頸痛了一星期,問我有無計仔?正值放break 時間,lecture hall 上大庭廣眾也不方便留針,針灸只能速戰速決。先針中渚穴,著她活動頸部,痛楚減輕,左右轉側受限改善,再檢查患側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肌肉均呈痙攣狀態,便以這兩組肌肉為主力,針刺其激痛點,行手法撚轉,以施術者能感到針下的肌肉由痙攣狀變得鬆軟為度,然後出針。同學述說肩頸緊痛馬上鬆了~沒想過不留針的情況下,效果這麼好。之後,上堂時只保留患側的中渚穴留針,採用運動針刺療法,著課堂時可適度活動頸部,下課後出針,頸活動度已無礙,困擾一星期的頸痛解決了,下課後可以開心地和家人慶祝生日哩。
小結:此病例是以遠端取穴配合運動針刺療法+激痛點解除痙攣的肩頸肌肉。
治療落枕,遠端取穴多取後溪穴, 因為後溪通督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後溪穴又為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督脈和手太陽小腸經同循行於頸部,故對落枕有效。但考慮後溪穴針感較強,不是每個病人受得了;而“輸主體重節痛”所以當時捨後溪而取另一個輸穴;手少陽三焦經的中渚穴落針。落枕除表現頸痛外,多痛連及肩,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手少陽三焦經亦循行至肩部,故中渚穴亦能從遠端疏導項背部經氣,達到疏通經絡和止痛效果。針刺中渚得氣後行針刺運動療法。著同學聽課時,可持續活動頸部,做前傾、後仰、左右轉側等動作,重點向活動受限的方向,但活動幅度及速度都不宜過快、過大。
運動針刺療法理論認為在針刺的同時或在針刺之後運動患部。由運動引起的傳入信號能進一步啟動脊髓上位中樞,加強下行抑制,產生一種特殊的“運
動針感”,使疼痛得到持久廣泛的緩解。在疼痛有所緩解的同時,指導患者活動患處,直接起到疏通患處痹阻凝滯之經脈氣
血的
作用,同時運動還能有效地促進血液迴圈和淋巴迴圈,從而緩解組織充血、水腫及肌痙攣的情況。針刺療法與運動療法聯合配伍應用,二者相輔相成,產生協同作用或增強作用,能顯著提高針刺止痛療效,而且特點是取穴少,操作簡便,故亦是我治療痛症常用手段之一。
《素問 · 調經論》說:“病在筋,調之筋。”落枕屬於典型的筋急證,故應當針刺至拘急的經筋部位,以激痛點針刺方式鬆解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肌肉,肌肉不繃緊了,就可回復應有的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