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母乳媽媽-按摩穴位有道,天天母乳泵「爆樽」



聯合國衛生署指出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也是對嬰兒最好的餵養方式,不僅經濟方便,而且溫度及其營養成分能按照嬰幼兒的生長發育需要自行調節。近年香港對母乳支持度提高,如政府醫院實施產後母嬰同室,有助提高母乳餵哺率,但能成功餵哺母乳6個月或以上者,比率仍低。除了客觀條件令在職母親餵哺﹑泵奶不方便外,每個母乳媽媽面對的最大挑戰仍是母乳量少,打擊媽媽餵哺的信心和堅持。

產婦乳汁不足甚至全無,不能滿足嬰兒吮乳需求,中醫稱為「缺乳」。中醫認為「缺乳」,不外乎氣血虛弱或乳道不通兩大原因。


 乳道不通引致假性乳少
初產婦分娩時陣痛努責耗氣,生產時大量出血、出汗使陰血津液耗傷;乳汁乃氣血所化,若氣血虛弱,則乳汁難以生成。因此中國婦女重視坐月子的食療調養,社會富裕,新產婦不缺營養飲食,為乳汁提供了足夠物質基礎,理應化源充足,何以仍有奶水不足之感?甚至明明有脹奶感,卻總是有擠不清﹑排不盡之感?那就要考慮乳道不通所致的假性乳少了。

乳汁的通行, 取決於乳脈的通暢。《丹溪心法》認為「乳房陽明所經,乳頭厥陰所屬」,乳房就像存奶容器,飲食通過脾胃運化功能,生成乳汁存於乳房,乳頭則像開關掣,按需要釋出乳汁。陽明經屬胃,乳汁生成與脾胃關係密切; 飲食失養固然令乳汁生成不足,但過度產後進補,也會增加脾胃負擔,影響乳汁生成。因此產後要講求均衡營養飲食,而非盲目進補令氣血壅滯,以致乳出不暢。

而厥陰經屬肝,肝主疏泄,情志條達,對乳脈的舒暢,乳汁的泌出有調節作用。如果因產後情緒緊張焦慮或上班後的工作壓力,引致肝氣鬱結,疏泄失職,都是乳汁不行的主要因素。如果乳絡不通使乳汁於乳房內瘀阻化熱,可引起乳腺炎,不但影響哺乳.更不利母親的健康。因此,保持心情愉快,乳絡通暢,均有利乳汁通行。

通乳穴位勤按摩
《針灸大成》有謂:「無乳,膻中、少澤,此二穴神效。」按摩穴位亦有催乳作用,除按摩膻中、少澤這些經驗催乳穴外,平時可多按揉足三里﹑太沖﹑肩井﹑期門等有助疏肝理氣的穴位,哺乳或泵奶時,可在乳房作輕柔和緩和的上下、左右或環旋的按揉動作,順著乳腺的方向,由胸壁一點點揉向乳暈位置,力量不宜太大。在乳房周邊的乳根穴﹑ 屋翳﹑庫房﹑天溪穴多按揉,並想想自己可愛的寶寶,均有助疏通乳絡,令珍貴的母乳順勢而流,奶量節節上升,天天「爆樽」。
 屋翳﹑庫房﹑乳根均屬足陽明胃經穴位。
天溪穴: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之一,位于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手足口病的中醫診治

手足口病以發燒、咽痛、口腔潰瘍及於手足處出現皮疹為主要症狀。













撰寫此文源於之前我家犬兒反復發燒,口腔滿佈水皰﹑糜爛潰瘍;肚餓但口痛不能食,主動說要飲 "黑忟忟的藥水",促使我開方治療,兩服藥下來,第二天已能吃蛋糕,中午能吃飯餸,效果之快超出預期。

面對流感時疫,中醫絕不是慢郎中。預防勝於治療,做好個人衛生防感染,不幸中招,則盡快求醫,以促康復。

刊於2016年10月4日am730「醫理」專欄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發燒、咽痛、口腔潰瘍及於手足處出現皮疹為主要症狀,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手足口病並無針對性藥物,一般7至10天便可自行痊癒。但患兒往往因口腔部出現疼痛性水皰和潰瘍,拒絕飲食;然而水穀不進, 又何來營養作「資本」和病毒作戰?只靠身體老本,但時而反覆高燒,耗氣傷津,老本也撐不了多久,急煞了父母。
中醫古藉雖無手足口病的病名記載,但從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機、症狀表現看屬於溫病的範疇。中醫認為手足口病因外受時邪及內蘊濕熱留於肺、脾、心三經而成,火熱循經上炎,薰蒸口舌而發於外,故口腔出現水皰或形成糜爛潰瘍,手足出現皮疹。
中醫以「急則治標」為治療原則,針對手足口病各個發病階段,除疏風清熱透邪外出外,同時處以清熱解毒利咽的藥物,緩解口腔潰瘍的症狀,減輕疼痛,令患兒盡快恢復食慾進食,增強抵抗力戰勝病毒,藉以縮短療程,促進康復。恢復期則以「緩則治本」為治療方向,用藥以益氣健脾袪濕為主,增強對時疫病的抵抗力及減少復發機會。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小習慣,大改變-中醫防治痛經有法



據調查發現,香港中學女生痛經、經期綜合症的比率分別為68.7%37.7%。隨年齡增長,經期不適和經痛的發病率也有所增加。8位女生中有1位會因與月經不適的有關原因而請假,但只有6.4%曾因此而就醫。[1]香港中學女生的痛經率高,對學習和日常活動造成不良影響。

「原發性痛經 之淺析青春期的痛經特點」一文中,我們得知女學生痛經原因。中醫認為;大部份的痛經和行經期不適可從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來預防。女生如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相信 能有效地避免或者減少痛經現象的發生,令女生們每個月能輕鬆面對月經的到來,提升學習效能。



1)注意保暖 , 出入冷氣地方要準備外衣披肩,特別是小腹﹑下肢避免受寒。
2)適當鍛煉,平時適當的運動,既可減壓,又有利行經時舒緩痛經;但在月經期間則避免做劇烈運動,以免行經時氣血過度消耗。
3)飲食有節平時要注意飲食, 多吃些新鮮﹑富營養的食物 ,嚴禁煙酒。月經前和行經時更要避免凍飲﹑或吃過於刺激﹑辛辣的食物 。
4)注意經期衛生;月經期間要時刻保持局部的清潔 , 勤換洗內褲與衛生巾 , 嚴防細菌的繁殖 。
5)勞逸有時; 除了學習外,平時宜因應自己興趣安排一些舒壓活動,如看電影﹑聽音樂,平衡生活‧。
6)正確求醫;正確認識月經這一生理現象 , 減少對月經的恐懼 、 羞澀與厭惡的情緒,不論遇到痛經或月經異常狀況,宜向專業醫護人員求診,忌胡亂相信偏方。
7)痛經發生時,可以暖水袋墊在小腹上或腰骶,舒緩不適,需要時多臥床休息。
8)穴位按摩:月經來前或痛經發生時,可多按揉血海﹑三陰交﹑陰陵泉等婦科穴位,有助預防或緩解痛經。


血海穴:位於膝髕內側上2寸,股四頭肌的股內側肌隆起之處。取穴時,膝蓋呈90度彎曲,以手掌心按住膝蓋(拇指在大腿內側),拇指所到之處即為血海穴。




 陰陵泉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足三里相對(或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直上四橫指處,脛骨內側緣後方。








參考文獻:

[1]Chan SSC, Yiu KW, Yuen PM, Sahota DS, Chung TKH. Menstrual problems and health-seeking behaviour in Hong Kong Chinese girls.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 Xianggang yi xue za zhi / Hong Kong Academy of Medicine 2009 Feb;15(1):18.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原發性痛經 之淺析青春期的痛經特點

上海市浦東新區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於2013年進行了一個名為<中學生青春期痛經患病情况及辨证分型分析>的硏究,對上海浦東新區1205名女中學生進行青春期原發性痛經情況調查。結果67.13%曾經有痛經現象。調查中發現,中醫辨證分型中;以氣滯血瘀型痛經佔比最高,達 41.1%,其次為寒濕凝滯型,佔 26.7%
上海浦東女中學生的痛經證候分類情況
1.氣滯血瘀型   41.1%
主症: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次症:月經量少,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暫減;乳房脹 痛;胸滿脅痛。 舌脈: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弦。

2.寒濕凝滯型    26.7%,
主症: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症:月經後期,量少;經血黯而有瘀塊或如黑豆汁樣; 畏寒,手足欠溫;帶下量多:舌苔白或膩,脈弦或沉緊。

3.氣血虛弱型      16.5,
主症:經後小腹隱隱作痛,少腹及陰部空墜, 喜按。次症: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面色無華;身疲 乏力。 舌脈:舌質淡,脈細無力。

4.肝腎虧虛型    8.5%

 症:經後 1日內小腹綿綿作痛。 次症:腰骶部酸 痛;經色暗淡,量少質稀薄;頭暈耳鳴,健忘失眠,潮 熱。 舌脈:舌質淡紅,脈沉或細。

5.濕熱瘀阻型      7.2%,
主症:經前或經期小腹刺痛 或脹痛拒按,有灼熱感。 次症:腰部脹痛;月經不調, 血色黯紅,質稠有塊;帶下量多,色黃質稠;低熱起伏。 舌脈:舌質紅,苔黃或膩,脈弦數或滑數。



香港雖沒有進行中學女生痛經狀況的相關調查,但香港與上海俱屬大城市,學習壓力不相伯仲,相信結果也會很接近。

中學女生常常會因為學習而忽略了自身的身體健康,嚴重影響到她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品質,學校和社會應對之重視。

何謂痛經?
痛經是指女子在經期中或月經來潮的前後幾天出現週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觝,甚則劇痛而引起昏厥的病症,常伴 有頭暈、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等症狀, 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所 謂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指無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的痛經 ,這種情況常見於未婚或未生育的青年婦女。繼發性痛經是指由盆腔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而引起,這種情況多見於已婚的中年婦女。

中醫如何看痛經?
中醫認為痛經主要病機有二;
1)不通則痛; 指病理因素內伏,如寒邪﹑濕熱﹑血瘀﹑氣滯,導致沖任胞脈閉阻,
2)不榮則痛;指沖任胞脈失於溫煦和濡養,或因脾胃素虛化源匱乏,氣血虛少行經後血海氣血愈虛,不能濡養子宮、沖任而引致疼痛。

青春期痛經的特點:
中學女生以原發性痛經多見那是因為青春期剛閞始。《素問 · 上古天真論 》中指 出 : 女子 七歲 , 腎氣盛 , 齒更發長 ; 二七 而天癸 至 , 任脈通 , 太沖脈盛 , 月事以 時 下 , 故有子。"二七就是女子十四歲的時候,開始有月經,太沖脈盛,乳房開始發育,代表生殖功能的物質中醫稱之為「天癸」,亦於此時開始運作,標誌月經的到來, 這個時候就有了生育的能力。身體閞始經歷另一個重大的發育變化階段但又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在功能協調上仍處於不隱定的階段。試想想,剛買一件新的高科技產品,也要一些時間去摸索適應?更何況是代表生育功能的月經週期?

再加上香港中學生面對的學業壓力﹑經常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面對月經來潮的生理不適造成的心理負擔,這些和情緒有關的因素常是痛經的誘因。又或是生活不規律,每晚熬夜,使肝氣疏泄失常,氣血瘀滯;或者是喜歡各種冷凍飲食,或是少女愛美,喜歡性感衣裳,冬日衣著單薄又不注意保暖,或生活中過多使用空調,易使寒邪入侵,引起氣血凝滯不暢,都會導致行經時不通則痛。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肩頸痛可引致頑固性呃逆

呃逆俗稱 ,是臨床常見病證 。打嗝一般會在幾小時後自動停止,但如超過24小時以上,甚至持續數月,就屬於頑固性呃逆,嚴重影響社交和身心健康。

中醫一般從脾胃病去論治呃逆,即使針灸也是從脾胃經的角度去選取穴位。但原來肩頸痛也可誘發頑固性呃逆。

激痛點治療頑固性呃逆1例

患者45
患者求診時以肩頸痛伴頭痛頭暈2個月為主訴,但在敍述病情時卻呃逆連連,不能自控,自覺尷尬而連聲道歉。有趣的是,當按壓肩頸時,患者會自覺胃氣上頂,馬上打呃。患者之前體檢曾發現胃部有幽門螺旋桿菌,平素畏寒肢冷,痹痛,飯後易胃不適,呃逆頻作,時常頭暈,需臥床緩解。有睡高枕及長期看手機史。查:頸肌緊張,C345壓痛。

中醫認為呃逆是因胃失和降,氣機逆亂引起。但何以病人每當按壓肩頸時馬上呃逆連連,猶如啟動開關裝置般,那就要考慮肩頸因素了。

呃逆的機理-膈神經與頸椎的關係

呃逆的發生是因為反復性突然的橫膈膜及外肋間肌不能自控的連續或間歇性痙攣收縮 ,使空氣突然被吸人呼吸道內,同時伴有聲帶閉合所致。橫膈肌由膈神經支配作收縮上提為配合吸氣、呼氣作用的肌肉群之一。

膈神經由頸椎第3-5神經根前支組成。其行程由頸叢發出後→前斜角肌前面→於鎖骨下動、靜脈之間經胸廓上口入胸腔→肺根前方→縱隔胸膜和心包之間→膈。


小結:膈神經是頸椎第3-5神經根前支組成,而前斜角肌起自第3-6頸椎橫突,屬於頸椎外側的深部肌肉,可見膈神經與前斜方肌相互為鄰。膈神經經前斜角肌下行,如果斜角肌因不同原因水腫﹑痙攣,導致間隙狹窄,可卡壓穿行其間的膈神經.使之受刺激而引起呃逆。神經與肌肉為鄰,肌肉與肌肉之間也相互靠在一起。結合病人玩手機史,頸部肌肉長期處於拉扯狀態,痙攣僵硬的肩頸肌肉也可壓迫前斜角肌,令膈神經受刺激引致呃逆。所以檢查病人時,其C345附近有壓痛,頸肌呈緊張狀;行手法松解其相關肌肉的激痛點後,令肌肉鬆弛,使間隙變闊,減低卡壓其下通過的膈神經。因此行手法後,病人自覺呃逆減輕,並同時改善肩頸疼痛的問題。當然除手法解除物理性所致呃逆外,此患者平素有胃不適,因此亦要配合中藥內服,內外合治,徹底解決胃失和降的症狀。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幫大腸做運動---針灸治療頑固性便秘1例

病人便秘20 餘年,訴說每次需服瀉藥才能通大便,並有胃脹噯氣,希望針灸治療。


我對針灸治療胃腸消化系統病,如便秘、腹瀉、胃痛等療效是滿有信心的;選取了天樞、中脘、氣海、足三里、合谷等穴,行手法至有酸麻脹針感,病人胃痛已止,但唯獨腹部欠動靜;即意味著大腸沒有蠕動的跡象。馬上加便秘要穴-支溝,並對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合谷加強手法刺激,但病人腹部仍没半點反應。這幾個臨床上行之有效的便秘穴位,怎可能一點動靜也沒有?猛然想起大腸經下合穴,位於小腿的上巨虛穴,馬上針刺左側上巨虛穴,並行手法刺激,果然行針時病人自覺懶惰多年的大腸終於動起來。

小結:大腸從右下腹開始向上,沿著肚臍上方橫行,再於左腹側走向下,走向就像一個ㄇ字形的符號。身體器官功能用則進,不用則癈。病人便秘已廿餘年,一直依賴瀉藥通便, 腸道已失去自主排便的動力。排便以通降為順,再考慮到大腸排便的生理走向, 所以只選取左側的上巨虛行捻轉手法來導氣下行,達到刺激腸蠕動的效果,果然行針時病人自覺懶惰多年的大腸終於動起來。


古人的經驗智慧,深藏於精密的經絡系統之中。經絡系統的特定穴中,下合穴是六腑之氣下合於足三陽經上的6個腧穴,又稱為六腑下合穴,主要分布於下肢膝關節附近。六腑之氣都通向下肢,在足三陽經上各有合穴,使手足三陽經又有上下相合的關係,起到溝通上下內外經氣的功能。下合穴主要用於治療六腑病。便秘與大腸有關,大腸屬於六腑之一, 「合治內腑」,所以選取大腸下合穴-上巨虛,能達到導氣下行,促進腸蠕動排便的效果。

上巨虛:屬足陽明胃經,大腸的下合穴。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婦女尿滲﹑尿失禁的中醫治療

產婦在醫院誕下寶寶後,都有物理治療師專門教新產婦做會陰和提肛運動,以鍛鍊因生產致鬆弛的會陰肌肉和骨盆底肌肉,並助預防產後尿滲。

尿滲是常見的產後婦科疾,患者往往在咳嗽﹑大笑﹑急步行時,尿液不自主地滲出。特點是正常狀態下無遺尿僅於咳嗽、噴嚏、大笑致腹壓增高時,導致尿液不自主漏出,停止加壓時漏尿停止並不伴有尿頻、尿急等症狀;現代醫學稱之為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簡稱SUI)。尿滲與尿失禁是嚴重程度上的差別。見於年老體弱、多次自然分娩、更年期後、肥胖 或患有長期咳嗽的女士

臨床上,壓力性尿失禁可以分不同程度:
Ⅰ度-只是在腹壓突然增加(咳嗽、大笑等)時,偶有尿液溢出
Ⅱ度-在從事增加腹壓的日常工作時(如提重物),常常有尿液溢出
Ⅲ度-在起床直立行動時,即有尿液溢出
Ⅳ度 -不論是直立行動或是臥床均有尿液溢出

很多婦女都不認為尿滲是病,覺得用護墊便可解決,甚至認為是老化的過程,認為無得醫,而且大部份女性都認為尿滲問題難於啟齒而諱疾忌醫,直到發展至尿失禁時才認真去找醫生治療。


中醫對尿失禁問題早有幾千年的認識;《素問·咳論》:“膀胱咳狀,咳則遺溺。”即在咳嗽時出現尿失禁,中醫稱為膀胱咳。與現代醫學壓力性尿失禁病因定義相吻合。

尿滲﹑尿失禁外因:《婦人大全良方》:“又婦人產蓐,產理不順,致傷膀胱,遺尿無時。”可見古代已認識到此病的發生可由妊娠生產引起。還記得自己生小女兒時,即使有了第一胎陣痛經驗,亦無助提升我第二胎分娩時的儀態。那陣痛真是痛入骨髓,到後來宮縮愈來愈密,我要以撻生魚的方式,以痛止痛來轉移陣痛的感覺。當時護士都好言相勸,著我不要這樣“自殘”,否則撻出個產後腰痛,將來很麻煩。生產時,荷爾蒙令骨盆﹑肌肉經歷重大的「臨時改組」,以順利把寶寶從子宮經陰道推出媽媽體外,產婦常因分娩痛昏了頭,錯誤用力導致盆底肌肉和神經損傷也不自知。

尿滲﹑尿失禁內因:雖然陰道分娩是發生產後壓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但剖腹產也不能完全避免產後尿滲的發生。《胎產新書》:“產後氣血虛脫,溝瀆決裂,瀦蓄不固,水泉不止,故數而不禁耳。”傅山的《傅青主女科》在論述遺尿的病機時也認為,由於氣血太虛不能約束所致。懷孕和生產過程對氣血消耗極大,而照顧新生兒可以「心力交瘁」來形容,易耗氣傷神,加上個人體質的差異﹑年紀漸長,氣血逐漸虧虛,也有機會出現尿滲。

病機:
中醫認為遺尿問題病位在膀胱,多為腎、脾氣虛所致。《素問·靈蘭秘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素問·宣明五氣篇》:“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由《內經》的論述可知,因此,小便失常的各種疾病多可歸之於氣化失常。遺尿多為氣虛固攝無力,氣化失司,不能約束尿道,尿液因而不能固守。朱丹溪的《格致餘論·胞損淋瀝論》:“常見尿胞因收生者不慎,以致破損而得淋瀝病,遂為廢疾…難產之由,多是氣虛,難產之後,血氣尤虛。”將產後遺尿歸納為氣虛不固。

治療原則:溫腎補虛、固本培元、固攝止遺
因此中醫多認為本病主要是由於腎氣不足,膀胱氣化失約,不能約束小便,或產後病後體弱,肺脾氣虛,固攝無權,不能攝製小便。根據辨證論治以溫腎補虛、固本培元、固攝止遺為用藥原則,如<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縮泉丸>等,再考慮病人其他伴隨症狀作藥物加減。

針灸選穴三焦俞﹑腎俞﹑次髎關元、氣海﹑中極﹑三陰交﹑足三里等。
針灸除了本身有調和臟腑氣血作用外,更可加強盆底肌肉功能,對因生產時用力不當下引致的肌肉﹑神經損傷﹑鬆弛的骨盤肌肉,作出針對性的治療。

臨床上,我愛選用膀胱經的三焦俞(位於L1旁開1.5吋)﹑腎俞(位於L2旁開1.5吋)次髎穴(位於S2骶後孔凹陷處)因膀胱頸及近端尿道由T10~L2 的交感神經支配,主管膀胱頸及近端尿道的收縮;尿道外括約肌受陰部神經(S2S4)的分支---會陰神經支配,在平常可以維持尿道一定的張力。針刺三焦俞﹑腎俞或次髎穴時行補瀉手法,使該神經支配的肌肉收縮,提升效果。而三焦俞有疏調三焦、通利水道之效﹑腎俞本身有補益腎氣的作用,亦有利治療產後腰痛,與膀胱募穴-中極合用,又為俞募配穴法。中極屬任脈經穴,為膀胱募穴,位置鄰近膀胱,能調節膀胱的功能,又為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加強調整膀胱氣化功能。

另根據“經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則,還可選取小腹局部穴位-任脈的關元、氣海等穴,發揮局部治療作用,以疏通經氣,助膀胱氣化,起到補腎納氣固攝的作用

遠道取穴: 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可選取三陰交、足三里等穴,發揮遠道治療作用及全身調理作用。三陰交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功擅補脾益腎、統調肝、脾、腎三經經氣,此穴除了是治療婦科疾病的要穴外,也可治療男女遺溺等病症,從而達到補元氣、扶正固本之效。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胃下合穴,為保健要穴,腎為先天之本而脾胃為後天之本,取足三里,有健運脾胃、培固後天之本之療效。

小結:尿滲除了是物理性的損傷引致肌肉鬆弛外,還反映了臟腑一定程度的氣血虛損。治療此病一般預後較好,但如果不進行早期診治,病情有機會隨年月增長,由輕度尿滲進一步發展至嚴重的尿失禁,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社交。

引申閱讀:<排尿神經控制>

http://www.tcs.org.tw/book/pdf/002/02.pdf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1分鐘針灸之急性腰扭傷

患者:男,年30
主訴:腰痛2天。昨天因替小狗洗澡,久蹲後站立時右側腰痛不已。
診斷:急性腰扭傷
著患者上治療床檢查,但患者腰 痛不能轉側,根本上不到病床,查體彎腰,最多只能彎5度,已痛不可耐。於是決定先針督脉經穴---「水溝穴」;即俗稱的「人中」。

由於患者第一次接觸針灸,近距離看著我拿針對著 他的人中,非常懼怕,問為何腰痛要針扎他的臉?? 考慮病者的緊張情緒,針落「人中穴」後, 也不敢行手法, 囑患者再彎腰比較,這次能彎到30度,改善明顯。疼痛減輕了,活動度改善,患者可自己上治療床並趴下。但檢查時,稍稍觸碰腰肌仍敏感疼痛,想起急性腰 扭傷可扎「腰痛穴」,於是在同側手背上找了腰痛點,針刺下去並行手法捻轉,病人反應是酸麻脹痛,再檢查腰部,病人說疼痛已減輕7成,覺得非常神奇!接著繼續腰 部針灸(L2~L4兩側共6針),並行手法推拿。

治療完成後,疼痛已好轉了8、9成, 左右轉側基本不受限, 患者還能來個90度躬躹致謝,拿起雨傘(進來時是以雨傘當拐扙輔助步行)輕鬆的步出診室。

小結 :這次急性腰扭傷,患者彎腰由0→30→90度的大躍進,關鍵穴位仍是水溝穴腰痛點,兩個穴位操作時間加起來也只是1、2分鐘的事,馬上起到立竿見影之效。

很多時候,遇上急性痛症,特別是第一次接觸針灸又心存恐懼的病人, 一穴起效至關重要除了馬上減低痛楚,還可令患 者建立信心,繼續治療,提升遠期療效。
水溝穴為督脈經穴,別名人中、鬼宮,為督脈與手足陽明之會,位於人中溝正中線上1/ 32/3交界處。

腰痛點穴,中醫奇穴出自于《小兒推拿方脈活奧秘旨全書》。位於手背指,當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間,當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共兩穴。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中醫針灸助孕

早前外國研究證實針灸可令人工授孕成功率翻倍。那中醫針灸是如何助孕呢?

針灸如何助孕??
1)      增強人體自身的調節能力,從而使機體恢復正常排卵
2)      促進局部氣血以改善卵巢功能

良好的卵巢功能,有利卵泡生長發育成健康的卵子受孕,受孕後胚胎能否成功著床更是妊娠成功的關鍵。針灸可促進全身氣血運動,氣血充盈則能供給卵泡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促使卵泡成熟、排出, 並改善局部氣血,令子宮內膜增厚,有利胚胎著床,提高受孕率。



針灸促排卵機理可以有兩方面的作用
(1)   局部的刺激作用:
腹部所取的穴位如關元、中極、子宮穴均靠近子宮、卵巢,國內研究發現,在治療中,深刺、補瀉手法、或使用電針時以較強的電流刺激,可能對成熟卵泡表面的卵巢包膜產生一定的物理刺激,改善子宮內組織供血供氧,使卵泡易於破裂,從而誘發排卵。
(2)   針灸促使氣血運動的變化:
陽陵泉、太沖穴疏肝理氣,激發排卵。太溪、水泉、腎俞、次髎穴平衡陰陽,補腎益精,促卵泡發育。天樞、水道、足三里、三陰交穴健脾利濕,調暢氣機,補氣養血。配合以艾灸﹑或溫針灸能溫煦胞宮,生發陽氣,精血充盛,百脈調和,有利提升卵泡的發育和質量。

針灸治療不孕症,古代文獻早有記載。如
《醫學入門》:腎俞;主諸虛,令人有子。」「三陰交;主婦人月水不調,久不成孕」;
《千金翼方》:「針關元主婦人無子」;
《針方六集》:中極:婦人無子,針灸宜補,應穴白環俞。
《千金翼方》:中極穴,在關元下一寸,婦人斷緒最要穴」
《千金要方》:「婦人絕嗣不生,胞門閉塞,關元三十壯,報之」;
《甲乙經》曰:「絕子,臍中(神闕穴),令有子」;
《千金要方》:「婦人絕嗣不生,氣門穴,在關元旁三寸,各百壯”;
《針灸大成》:子宮:二穴,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針二寸,灸二七壯,治婦人久無子嗣。」
《類經圖翼》:陰廉:若經不調未有孕者,灸三壯即有子」;

綜觀古人所載, 針灸治不孕,穴位選擇傾向於局部的小腹和腰骶部穴位和下肢足三陰經的腧穴。
局部取穴:多取小腹部穴和腰骶部穴。

(1)小腹部穴:因子宮、卵巢等生殖器官均位於小腹,故針灸助孕多取該部穴,常用穴首選任脈穴,,中極﹑關元﹑氣海﹑神闕、陰交、曲骨或經外奇穴子宮穴(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等。《靈樞·五音五味》:「任脈“起於胞中”」。《難經》曰:“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養之本” , 故有「任主胞胎」之說,因此任脈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可治不孕證。

(2)腰骶部穴: 多選取膀胱經穴;腎俞白環俞﹑八髎;和督脈穴;《素問·長刺節論》曰:“迫藏刺背” ,因此刺激膀胱經的背部穴可治內臟病; 膀胱經常用穴為腎俞(L2)、《醫學入門》載:腎俞 主諸虛,令人有子。」、《針方六集》曰:“中極:婦人無子,針灸宜補,應穴白環俞。”白環俞(足太陽膀胱經穴,4骶椎棘突下,旁開1.5)。八髎(膀胱經上,位於S1234骶後孔中,左右共八個穴位) 白環俞(S4棘突下,旁開1.5) 。這些穴位的定位,亦對應了現代醫學認為,L1L2發出的交感神經下行分成卵巢神經叢和骶前神經叢,S2- 4發出的副交感神經加入骨盆神經叢,這些神經叢支配影響盆腔內生殖器的活動,因此腰骶部的穴位均有助治療不孕。

(3)循經取穴-足三陰經穴-三陰交﹑足三裏、血海﹑陰陵泉﹑然穀﹑太沖﹑照海
除任脈外,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均與生殖功能相關。足三陰經循行經小腹,通過中極、關元的交會關係,與任脈相連;生殖功能相關的物質“天癸”,直接由腎所產生;肝經循行環陰器,因此足三陰經也與人之生殖功能相關。臨床上辨證論治,常用穴為三陰交﹑足三里、血海﹑陰陵泉﹑然谷﹑太沖﹑照海等。

不孕症以寒證、虛證、瘀證為多,故除針刺外,灸法亦為臨床常用治療手段,以求達到暖宮散寒,補虛散瘀之效。灸法可選擇溫針灸﹑或隔薑灸,可增加施熱面積,又可避免灼傷皮膚,故為臨床常用治療手段。

針灸助孕的適應症:

不孕症可由多種原因所導致,而針灸所能治療的不孕證,只是功能性不孕證中的一部分,如排卵障礙。對於器質性病變以及其他的功能性病變者,尚須結合其他方法進行治療。但只要找到問題所在,針藥並施,甚至結合科技,相信能有助提高女士受孕成功率,一嘗當母親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