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母乳與中醫之「餵母乳時來月經會傷身?!」的迷思

關於「餵母乳會否來M」引申到#「餵母乳時來月經會傷身?!」的迷思,大家不妨先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為什麼我們有月經?那是排卵機制造成的生理週期;充血的子宮內膜是為受精卵著床而作的準備,如果排卵後無受孕,充血的子宮內膜便由生理產物化為生理廢物➡️即經血,排出體外。


2)為什麼我們生產後會有母乳?那是為了哺育剛出生的脆弱生命,使之生存。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大自然來說,既然排卵機制和哺育後代 ,對物種延續同樣重要。那麼,當身體感到媽媽情況許可,便會兩者兼而有之哩。所以有些媽媽首六個月全母乳餵哺也可以來月經,而無明顯身體不適。

世衞(WHO)統計,母乳媽媽平均6個月後來月經,這與嬰幼兒6個月後飲食模式轉變也有關係。世衛建議餵哺母乳6個月後引進輔食, 除了多元營養外,嬰幼兒亦需要透過咀嚼令口腔肌肉發展。因此,引進輔食後,嬰幼兒對母乳需求亦會有所下降,身體自然會啟動排卵模式,希望媽媽繼續懷孕,繁衍更多後代,以利人類此物種繼續存在世上。雖然現代人對繁衍後代傾向重質不重量,但不能阻止先天已設定好的排卵-月經的週期模式。


至於來M後,感覺身體差,宜著眼於整體考慮。🌛月有陰晴圓缺,女人的生理週期更如是。強如運動員,也會經歷狀態低沉,但經過調整生理和心理後,便有回勇之時。我們應積極尋找所謂「身體變差」的原因,例如:休息是否足夠?😴平素飲食以速食Junk food 🍔🍟充飢抑或注重均衡飲食?最近壓力有否增加?還是隨嬰幼兒漸漸長大,活動量大增,媽媽24小時「捉馬騮式」🐒的照顧,令自己心力交瘁,體力不繼?🤦‍♀️檢視原因,尋求協助/與家人商討分擔育兒工作,積極調理,才可做到兩全其美。

乳汁乃氣血所化,每個人氣血強弱存有差異性,只要媽媽沒有明顯不適,例如月經來時出血如崩等病理狀況,餵哺並不影響健康。所以沒有病理情況下→來月經也不等於令身體變差。同樣,餵奶有月經也可以是氣血充足的表現。

當然,也真有媽媽不適合餵哺母乳的時候;世衛便列舉了幾種醫療狀況, 如敗血症﹑HSV-1(但經治療後,便可繼續再餵)。詳情可參考WHO網址:http://apps.who.int/....../69938/1/WHO_FCH_CAH_09.01_eng.pdf

更何況,世衛明確指出餵哺母乳可降低患卵巢癌和乳腺癌風險,有益於母親的健康和福祉,如媽媽重視自身健康,更應努力堅持,為自己和BB健康尋找雙贏局面。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小兒科之肚臍上的水晶球



兒子說肚痛,但又沒有腹瀉、便秘。檢查下,發現疼痛位置在肚臍下方,多是氣滯引起的疼痛。馬上按揉兒子兩手的「合谷穴」調節腸道,10分鐘後,兒子說肚痛由9(最痛10)減至5分,接著在肚臍上拔火罐,溫經通絡止痛。兒子覺得玻璃罐能牢牢吸在肚皮上很神奇,說像是放了個水晶球在肚臍上留罐時繼續按揉「合谷穴」,並引導兒子深呼吸,10分鐘後,兒子說肚痛大約剩下1分了,然後開心地繼續去玩玩具了。我家兒子一直攪不清楚他的媽媽具體是幹什麼,今次總算體驗到他媽媽部份的工作內容了。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具有調節腸道功能作用。肚臍屬中醫的「神闕穴」,中醫認為肚臍為先天之結蒂,後天之氣舍, 介於中、下焦之間,與脾、腎、胃臟腑關係密切。現代醫學認為, 肚臍在胚胎發育中為腹壁最後的閉合處, 因局部無皮下脂肪, 屏障功能差, 也比較敏感,因此老人家常叮囑小朋友不要「玩肚臍」,否則易肚痛,也有其原因。如果小孩腹部局部感受寒邪或水濕後,俗語「凍親肚仔」亦易引起腹痛。在「神闕穴」上拔火罐治療小兒腹痛,利用負壓及溫熱直接刺激於臍部, 起到疏通經絡、和胃理腸的功效。此法簡便易行,不用針灸服藥,患兒容易接受,療效顯著,有時僅治療一次即可迅速達到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