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幫大腸做運動---針灸治療頑固性便秘1例

病人便秘20 餘年,訴說每次需服瀉藥才能通大便,並有胃脹噯氣,希望針灸治療。


我對針灸治療胃腸消化系統病,如便秘、腹瀉、胃痛等療效是滿有信心的;選取了天樞、中脘、氣海、足三里、合谷等穴,行手法至有酸麻脹針感,病人胃痛已止,但唯獨腹部欠動靜;即意味著大腸沒有蠕動的跡象。馬上加便秘要穴-支溝,並對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合谷加強手法刺激,但病人腹部仍没半點反應。這幾個臨床上行之有效的便秘穴位,怎可能一點動靜也沒有?猛然想起大腸經下合穴,位於小腿的上巨虛穴,馬上針刺左側上巨虛穴,並行手法刺激,果然行針時病人自覺懶惰多年的大腸終於動起來。

小結:大腸從右下腹開始向上,沿著肚臍上方橫行,再於左腹側走向下,走向就像一個ㄇ字形的符號。身體器官功能用則進,不用則癈。病人便秘已廿餘年,一直依賴瀉藥通便, 腸道已失去自主排便的動力。排便以通降為順,再考慮到大腸排便的生理走向, 所以只選取左側的上巨虛行捻轉手法來導氣下行,達到刺激腸蠕動的效果,果然行針時病人自覺懶惰多年的大腸終於動起來。


古人的經驗智慧,深藏於精密的經絡系統之中。經絡系統的特定穴中,下合穴是六腑之氣下合於足三陽經上的6個腧穴,又稱為六腑下合穴,主要分布於下肢膝關節附近。六腑之氣都通向下肢,在足三陽經上各有合穴,使手足三陽經又有上下相合的關係,起到溝通上下內外經氣的功能。下合穴主要用於治療六腑病。便秘與大腸有關,大腸屬於六腑之一, 「合治內腑」,所以選取大腸下合穴-上巨虛,能達到導氣下行,促進腸蠕動排便的效果。

上巨虛:屬足陽明胃經,大腸的下合穴。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