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母乳媽媽-按摩穴位有道,天天母乳泵「爆樽」



聯合國衛生署指出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也是對嬰兒最好的餵養方式,不僅經濟方便,而且溫度及其營養成分能按照嬰幼兒的生長發育需要自行調節。近年香港對母乳支持度提高,如政府醫院實施產後母嬰同室,有助提高母乳餵哺率,但能成功餵哺母乳6個月或以上者,比率仍低。除了客觀條件令在職母親餵哺﹑泵奶不方便外,每個母乳媽媽面對的最大挑戰仍是母乳量少,打擊媽媽餵哺的信心和堅持。

產婦乳汁不足甚至全無,不能滿足嬰兒吮乳需求,中醫稱為「缺乳」。中醫認為「缺乳」,不外乎氣血虛弱或乳道不通兩大原因。


 乳道不通引致假性乳少
初產婦分娩時陣痛努責耗氣,生產時大量出血、出汗使陰血津液耗傷;乳汁乃氣血所化,若氣血虛弱,則乳汁難以生成。因此中國婦女重視坐月子的食療調養,社會富裕,新產婦不缺營養飲食,為乳汁提供了足夠物質基礎,理應化源充足,何以仍有奶水不足之感?甚至明明有脹奶感,卻總是有擠不清﹑排不盡之感?那就要考慮乳道不通所致的假性乳少了。

乳汁的通行, 取決於乳脈的通暢。《丹溪心法》認為「乳房陽明所經,乳頭厥陰所屬」,乳房就像存奶容器,飲食通過脾胃運化功能,生成乳汁存於乳房,乳頭則像開關掣,按需要釋出乳汁。陽明經屬胃,乳汁生成與脾胃關係密切; 飲食失養固然令乳汁生成不足,但過度產後進補,也會增加脾胃負擔,影響乳汁生成。因此產後要講求均衡營養飲食,而非盲目進補令氣血壅滯,以致乳出不暢。

而厥陰經屬肝,肝主疏泄,情志條達,對乳脈的舒暢,乳汁的泌出有調節作用。如果因產後情緒緊張焦慮或上班後的工作壓力,引致肝氣鬱結,疏泄失職,都是乳汁不行的主要因素。如果乳絡不通使乳汁於乳房內瘀阻化熱,可引起乳腺炎,不但影響哺乳.更不利母親的健康。因此,保持心情愉快,乳絡通暢,均有利乳汁通行。

通乳穴位勤按摩
《針灸大成》有謂:「無乳,膻中、少澤,此二穴神效。」按摩穴位亦有催乳作用,除按摩膻中、少澤這些經驗催乳穴外,平時可多按揉足三里﹑太沖﹑肩井﹑期門等有助疏肝理氣的穴位,哺乳或泵奶時,可在乳房作輕柔和緩和的上下、左右或環旋的按揉動作,順著乳腺的方向,由胸壁一點點揉向乳暈位置,力量不宜太大。在乳房周邊的乳根穴﹑ 屋翳﹑庫房﹑天溪穴多按揉,並想想自己可愛的寶寶,均有助疏通乳絡,令珍貴的母乳順勢而流,奶量節節上升,天天「爆樽」。
 屋翳﹑庫房﹑乳根均屬足陽明胃經穴位。
天溪穴: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之一,位于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